思想文学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思想文学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思想文学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2017/10/13 11:46:03 来源:北京历史图典文化发展中心 作者: 字号:  电邮 打印

思想

    元朝的思想上也是兼收并用的,他们对各种思想几乎一视同仁,都加以承认与提倡,”三教九流,莫不崇奉“。早在1234年 赵复被俘到北方后,他就在燕京设立 太极书院,讲授 程朱理学,培养出一批理学家,使得理学得以北传元朝时,元帝尊重儒学,册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且推崇 理学为官学。元仁宗初年恢复 科举,史称 延祐复科,在《明经》、《经疑》和《经义》的考试都规定用 南宋儒者 朱熹等人的注释,影响后来明朝的科举考试皆采用朱熹注释。

    理学在元朝还有一些变化,南宋时期即有调和程朱理学的朱熹与心学的陆九龄等两家学派的思想。到了元代,理学家大多舍弃两派其短而综汇所长,最后“合会朱陆”成为元代理学的重要特点。当代有名的理学家有 黄震 许衡 刘因与调和朱陆学的 吴澄 郑玉 赵偕,其中许衡刘因吴澄被誉称为元代理学三大家。朱学的后继者为了配合元帝的需求,更注重在程朱理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其道德蒙昧主义的特征日趋明显。从而把注意力由学问思变的道问学转向对道德实践的尊德性的重视,这也促成朱、陆思想的合流。元代理学的发展,也为明朝朱学与阳明 心学的崛起提供某些思想的开端。

    由于元朝由蒙古人所统治,汉族士大夫基于异族统治的考量,在元朝初期大多分成合作派与抵抗派。合作一派是华北儒者如 耶律楚材 杨奂 郝经 许衡等人。他们主张与蒙古统治者和平共存,认为华、夷并非固定不变,如果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如果蒙古统治者有德行,也可以完全入主中原。他们提倡安定社会,保护百姓,将中华的典章制度带进元朝,以教感化蒙古人。另一派是江南南宋遗民的儒者如谢访、 郑思肖 王应麟 胡三省邓牧 马端临等人。他们缅怀南宋故国,坚持民族气节。为了消极抵抗元廷,采取隐遁乡里,终生不愿意出仕的方式。并且以着述书籍为业,将思想化为书中主旨。到元朝后期,由于元仁宗实行延祐复科,恢复科举,及第者都感谢天子的恩宠,纷纷愿意为元廷解忧。元朝后期国势大墬,政治腐败、财政困难,使得当时士大夫如赵天麟、郑介夫、张养皓与刘基等人纷纷提出各种政治主张,或从弊端中总结经验教训。他们大多提倡勤政爱民、廉洁公正、任用贤才等措施。元末民变的爆发使得南方有不少士大夫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镇压农民起义。在明朝建立后,少数元朝遗老纷纷归隐不出。

文学

    元朝文学以 元曲 小说为主,对于史学研究也十分兴盛。相对的元朝的诗词成就较少,内容比较贫乏,但是文以 虞集为长,诗以 刘因为著。 明朝 王世贞说“元无文”,但是叙事性文学如戏曲、小说第一次成了主导地位。元朝使华北诞生 元曲,江南则出现以浙江为中心的文人阶层,孕育出《 三国演义》和《 水浒传》等长篇小说,自由奔放的文人如 杨维桢 倪瓒等人,在城市发放出市民文化的花朵。

元曲

    元曲分成 散曲 杂剧散曲具有诗独 立生命,杂剧则具有戏剧的独立生命。当时城市繁华,元廷不重视中国文学与 科举,当时社会提倡歌舞戏曲作为大众的娱乐品,这些都使宋、金以来的戏曲升华为元曲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也是元代一种新的韵文形式,以抒情为主,主要给舞台上清唱的流行歌曲,可以单独唱也可以融入歌剧内,与唐宋诗词关系密切;杂剧是元代的歌剧,产生于金末元初,发展和兴盛于元代 至元 大德年间。根据《 太和正音谱》中所记,大约有五百三十五本,创作十分巨大而辉煌。元朝后期,杂剧创作中心逐步南移,加强与温州发扬的南戏的交流,到元末成为 传奇,明清时发展出 昆剧 粤剧。当时散曲四大名家有 关汉卿 马致远 张可久 乔吉,有名的《南吕 ·一枝花》(《不伏老》)反映作者乐观和顽强精神;《恁阑人》(《江夜》)追求文字技巧,脱离散曲特有风格;描写景物的《水仙子》(《重观瀑布》)雅俗兼备,以出奇制胜;其中描写自然景物的曲子《天净沙》(《秋思》)刻划出一幅秋郊夕照图,情景交融,色彩鲜明,被称为“秋思之祖”。杂剧五大名家除了 关汉卿 马致远之外,还有 白朴 王实甫 郑光祖,有名的作品有《 窦娥冤》、《 拜月亭》、《 汉宫秋》、《 梧桐雨》、《 西厢记》与《 倩女离魂》,主要表现社会与生活情况、歌颂历史人物与事件,强调人物的情感。元曲的兴盛,最后成为与 汉赋 唐诗 宋词并称的中国优秀文学遗产。 

宗教

    元朝与各藩国:蒙古 术赤汗国、蒙古 察合台汗国、蒙古伊利汗国横跨欧亚大陆,幅员辽阔,其疆土内的种族也十分繁多,这些都使得元朝的宗教呈现多元化,各类 佛教(含 汉传佛教 喇嘛教)、 道教 白莲教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东西方的商旅、教士亦来往频繁,自西方传来的 伊斯兰教 基督教(含 景教 天主教)与 犹太教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由于元朝对境内各种宗教基本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甚且优容礼遇之,这种环境比较有利于宗教的传播与发展。元朝 僧人有免税免役特权,致使一些不法之徒投机为僧,甚至干预诉讼,横行乡里,成为元代的一个社会问题。不过,元世祖曾在礼节上歧视 伊斯兰教,例如不尊重其宰羊方法,伊斯兰教徒被逼吃  ,此法令亦适用于 基督教徒。元朝对宗教管制较为宽松,使得民间如 白莲教 明教等借此建立秘密组织,进行抗元起义。

    元朝在民族文化上则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并鼓励中国国内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元朝还包容和接纳欧洲文化,甚至能准须欧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等。欧洲著名历险家 马可.波罗曾是元朝的重要官员。

    元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同于其他 征服王朝为了提升本身文化而积极吸收中华文化,元朝同时采用西亚文化与 中华文化,并且提倡蒙古至上主义。例如极力推崇 藏传佛教,在政治上大量使用 色目人 儒者的地位下降以及元代前期长时间没有举办 科举等。由于 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的传统社会秩序已经崩溃。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地位下降,属于中下层的的 庶民文化迅速的抬头。这个现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艺术与文学方面则是发展以庶民为对象的戏剧与艺能,其中以 元曲最为兴盛。

思想

    元朝的思想上也是兼收并用的,他们对各种思想几乎一视同仁,都加以承认与提倡,”三教九流,莫不崇奉“。早在1234年 赵复被俘到北方后,他就在燕京设立 太极书院,讲授 程朱理学,培养出一批理学家,使得理学得以北传元朝时,元帝尊重儒学,册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且推崇 理学为官学。元仁宗初年恢复 科举,史称 延祐复科,在《明经》、《经疑》和《经义》的考试都规定用 南宋儒者 朱熹等人的注释,影响后来明朝的科举考试皆采用朱熹注释。

    理学在元朝还有一些变化,南宋时期即有调和程朱理学的朱熹与心学的陆九龄等两家学派的思想。到了元代,理学家大多舍弃两派其短而综汇所长,最后“合会朱陆”成为元代理学的重要特点。当代有名的理学家有 黄震 许衡 刘因与调和朱陆学的 吴澄 郑玉 赵偕,其中许衡刘因吴澄被誉称为元代理学三大家。朱学的后继者为了配合元帝的需求,更注重在程朱理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其道德蒙昧主义的特征日趋明显。从而把注意力由学问思变的道问学转向对道德实践的尊德性的重视,这也促成朱、陆思想的合流。元代理学的发展,也为明朝朱学与阳明 心学的崛起提供某些思想的开端。

    由于元朝由蒙古人所统治,汉族士大夫基于异族统治的考量,在元朝初期大多分成合作派与抵抗派。合作一派是华北儒者如 耶律楚材 杨奂 郝经 许衡等人。他们主张与蒙古统治者和平共存,认为华、夷并非固定不变,如果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如果蒙古统治者有德行,也可以完全入主中原。他们提倡安定社会,保护百姓,将中华的典章制度带进元朝,以教感化蒙古人。另一派是江南南宋遗民的儒者如谢访、 郑思肖 王应麟 胡三省邓牧 马端临等人。他们缅怀南宋故国,坚持民族气节。为了消极抵抗元廷,采取隐遁乡里,终生不愿意出仕的方式。并且以着述书籍为业,将思想化为书中主旨。到元朝后期,由于元仁宗实行延祐复科,恢复科举,及第者都感谢天子的恩宠,纷纷愿意为元廷解忧。元朝后期国势大墬,政治腐败、财政困难,使得当时士大夫如赵天麟、郑介夫、张养皓与刘基等人纷纷提出各种政治主张,或从弊端中总结经验教训。他们大多提倡勤政爱民、廉洁公正、任用贤才等措施。元末民变的爆发使得南方有不少士大夫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镇压农民起义。在明朝建立后,少数元朝遗老纷纷归隐不出。 

文学

    元朝文学以 元曲 小说为主,对于史学研究也十分兴盛。相对的元朝的诗词成就较少,内容比较贫乏,但是文以 虞集为长,诗以 刘因为著。 明朝 王世贞说“元无文”,但是叙事性文学如戏曲、小说第一次成了主导地位。元朝使华北诞生 元曲,江南则出现以浙江为中心的文人阶层,孕育出《 三国演义》和《 水浒传》等长篇小说,自由奔放的文人如 杨维桢 倪瓒等人,在城市发放出市民文化的花朵。

元曲

    元曲分成 散曲 杂剧散曲具有诗独 立生命,杂剧则具有戏剧的独立生命。当时城市繁华,元廷不重视中国文学与 科举,当时社会提倡歌舞戏曲作为大众的娱乐品,这些都使宋、金以来的戏曲升华为元曲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也是元代一种新的韵文形式,以抒情为主,主要给舞台上清唱的流行歌曲,可以单独唱也可以融入歌剧内,与唐宋诗词关系密切;杂剧是元代的歌剧,产生于金末元初,发展和兴盛于元代 至元 大德年间。根据《 太和正音谱》中所记,大约有五百三十五本,创作十分巨大而辉煌。元朝后期,杂剧创作中心逐步南移,加强与温州发扬的南戏的交流,到元末成为 传奇,明清时发展出 昆剧 粤剧。当时散曲四大名家有 关汉卿 马致远 张可久 乔吉,有名的《南吕 ·一枝花》(《不伏老》)反映作者乐观和顽强精神;《恁阑人》(《江夜》)追求文字技巧,脱离散曲特有风格;描写景物的《水仙子》(《重观瀑布》)雅俗兼备,以出奇制胜;其中描写自然景物的曲子《天净沙》(《秋思》)刻划出一幅秋郊夕照图,情景交融,色彩鲜明,被称为“秋思之祖”。杂剧五大名家除了 关汉卿 马致远之外,还有 白朴 王实甫 郑光祖,有名的作品有《 窦娥冤》、《 拜月亭》、《 汉宫秋》、《 梧桐雨》、《 西厢记》与《 倩女离魂》,主要表现社会与生活情况、歌颂历史人物与事件,强调人物的情感。元曲的兴盛,最后成为与 汉赋 唐诗 宋词并称的中国优秀文学遗产。

宗教

    元朝与各藩国:蒙古 术赤汗国、蒙古 察合台汗国、蒙古伊利汗国横跨欧亚大陆,幅员辽阔,其疆土内的种族也十分繁多,这些都使得元朝的宗教呈现多元化,各类 佛教(含 汉传佛教 喇嘛教)、 道教 白莲教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东西方的商旅、教士亦来往频繁,自西方传来的 伊斯兰教 基督教(含 景教 天主教)与 犹太教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由于元朝对境内各种宗教基本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甚且优容礼遇之,这种环境比较有利于宗教的传播与发展。元朝 僧人有免税免役特权,致使一些不法之徒投机为僧,甚至干预诉讼,横行乡里,成为元代的一个社会问题。不过,元世祖曾在礼节上歧视 伊斯兰教,例如不尊重其宰羊方法,伊斯兰教徒被逼吃  ,此法令亦适用于 基督教徒。元朝对宗教管制较为宽松,使得民间如 白莲教 明教等借此建立秘密组织,进行抗元起义。

天文历法

    元朝在天文历法方面比较发达,元世祖邀请 阿拉伯 天文学家来华,吸收了阿拉伯天文学的技术,并且先后在上都、大都、登封等处兴建天文台与回回司天台,设立了远达极北南海的27处天文观测站,在测定 黄道 恒星观测方面取得了远超前代的突出成就。元朝有名的天文学家 郭守敬 王恂 耶律楚材 扎马鲁丁等人。耶律楚材曾编订有《西征庚午元历》,1267年 扎马鲁丁撰进《 万年历》, 郭守敬等人修改历法,以近世截元法主持编订了《授时历》,《授时历》于1280年颁行,延用了400多年,是人类历法史上的一大进步。

    扎马鲁丁与后来的郭守敬研制出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窥几、正方案、候极仪、立运仪、证理仪、定时仪、日月食仪等十几种天文仪器,当时在天文台里工作的还有阿拉伯天文学家可马剌丁、苫思丁等人。回回司天台一直存在到元末明初,仍由回回司天监黑的儿、阿都剌、司天监丞迭里月实等修定历数。

地理

    地理学方面《 元一统志》的编纂、河源的探索、《 舆地图》的问世及大批游记类著作的出版是其主要成就。《元一统志》由政府主持,扎马鲁丁、虞应龙具体负责。该书对中国各路府州县的建置沿革、城郭乡镇、山川里至、土产风俗、古迹人物均有详细描述,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1280年元世祖命女真人都实探求黄河河源,认为 星宿海(火敦脑儿)即河源,比较接近实际。 潘昂霄还据此撰成《 河源志》。道士 朱思本考察了今华北、华东、中南等广大地区地理形势,参阅《元一统志》等地理学著作,以“计里划方”法,绘制成《舆地图》,成为元朝地理学及中国地图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游记类地理学著作有 耶律楚材 西游录》, 李志常整理的《长春真人西游记》,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汪大渊岛夷志略》等,对元朝国内外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贸易来往等颇多描绘。

农学

    元代的农业技术主要可见于《 农桑辑要》、《 王祯农书》与《 农桑衣食撮要》等三部书。

 
销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