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登上中原的历史舞台。游牧民族与汉族、游牧民族之间,争城夺地,相互杀伐,战胜者对于战败者进行压迫。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北魏统一北方之时,鲜卑政权建立起来,为巩固统治,形成种族间的容忍,便开始了安集工作。初期的安集政策是禁止官吏扰民,奖励耕作,增加农业生产。而后的均田定户,则是北魏政府安集人民最有效的办法。
经过安集,消除以往的矛盾。游牧民族与汉族在相处之间,彼此逐渐了解,生活习惯也逐渐接近。于是种族间的差异也消除了。例如,游牧民族的复姓改为单姓,就与汉族的“姓”相同了;游牧民族的语言与汉族语言相互混合,在孝文帝时代,索性下令禁绝了鲜卑语,只用汉语;游牧民族与汉族相互通婚,不只是上层贵族之间通婚,鲜卑等游牧民族的贵族也与汉族平民通婚;游牧民族采用汉族官制,穿汉室官服,禁止胡服。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改姓为刘,步六孤氏改姓为陆。当时鲜卑民族改姓达一百多。
一些鲜卑的上层人士,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不赞成游牧民族与汉族的和同。6世纪洛阳的政变及北魏朝廷的分裂,有着以上人文因素的原因。
北魏政权传到孝明帝时,最初孝明帝年幼,太后胡氏掌朝政。明帝成年后欲夺回权力,与胡太后的矛盾激化。明帝召下面有实力的部落领袖尔朱荣领兵入朝清君侧,胡太后怕被清,弑明帝。尔朱荣领兵入洛阳,杀掉胡太后,立孝庄帝。这是在公元528年。两年后,孝庄帝不甘心当尔朱荣的傀儡,亲手刺死尔朱荣。尔朱荣的侄儿尔朱兆领兵进洛阳,弑孝庄帝,别立一君。公元532年,尔朱兆手下将领高欢起兵讨伐尔朱兆。在韩陵(山名,在今河南安阳县)打败尔朱兆的军队,尔朱兆逃至秀容川(今山西省朔县)。高欢追到秀容川,杀掉尔朱兆,入洛阳,废尔朱氏所立,别立废帝朗,后又杀之,再立孝武帝。高欢身居晋阳,与当年尔朱荣一样把持北魏大权。公元534年,孝武帝举兵讨高欢,反被高欢所逼,逃至长安,被大将军宇文泰所弑。高欢入洛阳,立孝静帝善见,永熙三年(公元534年)11月迁都与邺,是为东魏。宇文泰于公元535年拥立文皇帝宝炬,成为西魏,国都在长安,与东魏国都邺遥遥相对。高欢与宇文泰的势力彼此争斗十几年。有的史书上说高欢是胡化汉人,也有史书说他是汉族与鲜卑的混血儿,所有史书都说宇文泰是汉化鲜卑人。
高欢死于公元547年。三年后,其子高洋夺到东魏统治权,自称皇帝,国号曰齐,历史上称北齐。公元557年宇文泰三子宇文觉抢过西魏统治权,称皇帝,国号曰周,历史上称为北周。
鲜卑进入中原后,遗落在草原上的部落很少。敕勒乘机入据漠北。敕勒即汉时的丁令。其根据地东起贝加尔湖,西沿西域之北,直抵里海。柔然占据了阴山以西,逼进鲜卑。拓跋珪建北魏后,为安定身后,返身阴山,挥戈征柔然,柔然败走漠北。4世纪末,北魏致力于统一北方的战争。柔然得空补充势力,征服了敕勒诸部和匈奴余部拔也稽,并与后秦姚兴结成军事联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又出兵漠北,打败柔然将降服的敕勒迁徙到漠南。这支敕勒,历史上称为高东。南北朝末年,柔然又强盛起来。东、西魏和随后的北周、北齐,处于对峙局面,顾不上对付柔然。公元552年,在阿尔泰山附近强盛起来的突厥打败了柔然,征服了漠南北,继承了柔然的地位。北周、北齐眼看突厥日益强大,构成威胁,但双方均慑于突厥强大的军事实力,也互相为了消灭对方,均采取向突厥纳贡、和亲的政策,以换取突厥帝国的支持,无力与之交战,只是敷衍。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佛教在南北朝期间的鼎盛,这反映出其自力入世的观念和戒杀的动机,正是一个分裂的政局所需要的普世价值观。佛教能够与中国固有的信仰不发生根本的冲突,还能够相折中相融合。并且佛教还能在分裂期间,产生出融合胡汉,贯通上下的重要作用,使得北方成为融合各民族的大熔炉。
北魏统一北方之时,鲜卑政权建立起来,为巩固统治,形成种族间的容忍,便开始了安集工作。初期的安集政策是禁止官吏扰民,奖励耕作,增加农业生产。而后的均田定户,则是北魏政府安集人民最有效的办法。
经过安集,消除以往的矛盾。游牧民族与汉族在相处之间,彼此逐渐了解,生活习惯也逐渐接近。于是种族间的差异也消除了。例如,游牧民族的复姓改为单姓,就与汉族的“姓”相同了;游牧民族的语言与汉族语言相互混合,在孝文帝时代,索性下令禁绝了鲜卑语,只用汉语;游牧民族与汉族相互通婚,不只是上层贵族之间通婚,鲜卑等游牧民族的贵族也与汉族平民通婚;游牧民族采用汉族官制,穿汉室官服,禁止胡服。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改姓为刘,步六孤氏改姓为陆。当时鲜卑民族改姓达一百多。
一些鲜卑的上层人士,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不赞成游牧民族与汉族的和同。6世纪洛阳的政变及北魏朝廷的分裂,有着以上人文因素的原因。
北魏政权传到孝明帝时,最初孝明帝年幼,太后胡氏掌朝政。明帝成年后欲夺回权力,与胡太后的矛盾激化。明帝召下面有实力的部落领袖尔朱荣领兵入朝清君侧,胡太后怕被清,弑明帝。尔朱荣领兵入洛阳,杀掉胡太后,立孝庄帝。这是在公元528年。两年后,孝庄帝不甘心当尔朱荣的傀儡,亲手刺死尔朱荣。尔朱荣的侄儿尔朱兆领兵进洛阳,弑孝庄帝,别立一君。公元532年,尔朱兆手下将领高欢起兵讨伐尔朱兆。在韩陵(山名,在今河南安阳县)打败尔朱兆的军队,尔朱兆逃至秀容川(今山西省朔县)。高欢追到秀容川,杀掉尔朱兆,入洛阳,废尔朱氏所立,别立废帝朗,后又杀之,再立孝武帝。高欢身居晋阳,与当年尔朱荣一样把持北魏大权。公元534年,孝武帝举兵讨高欢,反被高欢所逼,逃至长安,被大将军宇文泰所弑。高欢入洛阳,立孝静帝善见,永熙三年(公元534年)11月迁都与邺,是为东魏。宇文泰于公元535年拥立文皇帝宝炬,成为西魏,国都在长安,与东魏国都邺遥遥相对。高欢与宇文泰的势力彼此争斗十几年。有的史书上说高欢是胡化汉人,也有史书说他是汉族与鲜卑的混血儿,所有史书都说宇文泰是汉化鲜卑人。
高欢死于公元547年。三年后,其子高洋夺到东魏统治权,自称皇帝,国号曰齐,历史上称北齐。公元557年宇文泰三子宇文觉抢过西魏统治权,称皇帝,国号曰周,历史上称为北周。
鲜卑进入中原后,遗落在草原上的部落很少。敕勒乘机入据漠北。敕勒即汉时的丁令。其根据地东起贝加尔湖,西沿西域之北,直抵里海。柔然占据了阴山以西,逼进鲜卑。拓跋珪建北魏后,为安定身后,返身阴山,挥戈征柔然,柔然败走漠北。4世纪末,北魏致力于统一北方的战争。柔然得空补充势力,征服了敕勒诸部和匈奴余部拔也稽,并与后秦姚兴结成军事联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又出兵漠北,打败柔然将降服的敕勒迁徙到漠南。这支敕勒,历史上称为高东。南北朝末年,柔然又强盛起来。东、西魏和随后的北周、北齐,处于对峙局面,顾不上对付柔然。公元552年,在阿尔泰山附近强盛起来的突厥打败了柔然,征服了漠南北,继承了柔然的地位。北周、北齐眼看突厥日益强大,构成威胁,但双方均慑于突厥强大的军事实力,也互相为了消灭对方,均采取向突厥纳贡、和亲的政策,以换取突厥帝国的支持,无力与之交战,只是敷衍。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佛教在南北朝期间的鼎盛,这反映出其自力入世的观念和戒杀的动机,正是一个分裂的政局所需要的普世价值观。佛教能够与中国固有的信仰不发生根本的冲突,还能够相折中相融合。并且佛教还能在分裂期间,产生出融合胡汉,贯通上下的重要作用,使得北方成为融合各民族的大熔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