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镇拥立
从血统上来说,明光宗 朱常洛有天启帝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二子,天启帝朱由校无子,而崇祯帝朱由检也殉国了,崇祯帝的太子及永、定二王陷入清军之手,所以应从 明神宗之子、 明光宗诸弟中选择。福王朱常洵为第三子,以常洵居长。朱由崧为朱常洵长子,身在南京附近的淮安,因此在崇祯太子及定、永二王无法至南京继位的情况下,福王本为第一顺位。然而 东林党人却持相反意见,以东林领袖 钱谦益为首,以立贤为名,主张立明神宗之侄潞王朱常淓。史可法并称福王“在藩不忠不孝,恐难主天下”。
潞王 朱常淓血统偏远,自然缺乏继立的理由。 但他的贤名为他赢得了许多人的同情和支持。当时政治以内阁负责,即使皇帝不能处理朝政,负责的臣下仍可以维持政治机构的正常运转。以局势而论,留都诸臣需要的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精神领袖。而并不一定非要雄才大略的贤君不可。在史可法指出福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中,其一就是“干预有司”。他们不可能要求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普选,却总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机上下其手,借拥立争功。南明的局势势必将土崩瓦解,一发不可收拾了。.
朱由崧在原总督京营太监 卢九德的帮助下,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镇 总兵求助。高杰, 黄得功本人本来就是野心勃勃的流窜军阀,见有“定策拥立”的大买卖可做,真是无本而有万利的好机会。于是一拍即合,甩开他们的顶头上司----正与 史可法密商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做起了定策元勋。消息传到南京,所有人无不大惊失色。马士英老于官场,见自己部将窝里反,想来争也没用。连忙向朱由崧表白心迹,成为从龙文臣第一人。史可法一开始还蒙在鼓里,指手画脚的不服,又在写给马士英的信中痛骂朱由崧昏聩糊涂。没想到却成为落在别人手中的把柄。随即马士英便带领大军杀气腾腾的护送朱由崧来到南京浦口。大势已定,满心悔恨的史可法和东林党人也只好接受这个现实了。
1644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张慎言、 高弘图、 姜曰广、 李沾、 郭维经、诚意伯刘孔昭、司礼太监韩赞周等在朝中会议,李沾、刘孔昭、韩赞周议立福王,议遂定以福王 继统, 告庙并修 武英殿。 凤阳 总督 马士英与江北四镇 黄得功、 高杰、 刘良佐、 刘泽清等人前往 淮安迎接朱由崧。四月二十七日甲申,南京礼部率 百司迎福王于 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