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之战
南京之战
南京之战
2018/5/29 8:42:15 来源:北京历史图典文化发展中心 作者: 字号:  电邮 打印

    南京之战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11月至12月,江苏、浙江革命军联合攻占南京(时称江宁)的作战。

    1911年(清宣统三年)11月至12月,江苏、浙江革命军联合攻占南京(时称江宁)的作战。

    1911年11月,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率所部进攻南京失败,遂赶赴上海,与上海都督陈其美及苏、浙起义将领集会,决定组织苏浙联军,再攻南京,以发展东南各省的革命形势。联军以徐绍桢为总司令,设司令部于镇江。至11月20日,集中于镇江一带的参战各军有:朱瑞部浙江军3000余人,刘之洁部江苏军3000余人,黎天才部淞军600人,洪承典部沪军1000人,林述庆镇江军近2000人。此外还有江阴、淞江等地的巡防营,徐宝山部扬州军和起义海军舰艇14艘,总兵力约万人。时驻守南京的清军有:江南提督张勋部江防营20营,江宁将军铁良部步兵1标、炮兵1营,赵会鹏部巡防军5营,王有宏部缉私队10营等,共约2万人。上述各军分驻城内外各要点,并于紫金山雨花台以及各城门配备火炮、机枪,防守严密,指挥部设于北极阁。苏浙联军决定兵分三路,先扫清外围清军各据点,夺取各要塞炮台,再攻南京城。24日夜,北路淞军、浙军在清军内应下,首先攻占乌龙山炮台,次日拂晓又占幕府山炮台,炮轰北极阁清军指挥部。同日,担任主攻的中路浙军在东流镇麒麟门一线发起攻击,突破清军4道防线,歼其千余人,毙缉私队统领王有宏,占领马群孝陵卫一带高地,前锋直抵紫金山南麓。26日,张勋以3营兵力向幕府山、以5营兵力向孝陵卫实施反击,联军英勇奋战,迫使其缩回城中。此时,南路苏军已占领上方镇、高桥门,进逼雨花台,对南京城形成夹击之势。28日,中路浙军向朝阳门发起进攻,因攻城器械不足失利,伤亡颇重。南路苏军攻雨花台亦受挫。30日,联军决定集中兵力主攻紫金山天保城,另以苏军一部佯攻雨花台。天保城为清军防御要点,上筑炮台,有炮10余门、机枪4挺,由江防军1个营及旗兵400人防守。是日,联军第一次进攻遭清军火力压制,无法前进,随后组织敢死队,从东西两侧同时进攻,激战至12月1日黎明,攻占天保城,歼灭清军700余人。此后,联军一面居高临下,炮击富贵山太平门、朝阳门等清军阵地,一面组织敢死队分攻通济、朝阳、神策、太平、仪凤各门。城内清军顿时动摇,两江总督张人骏等军政大员弃城逃循,残余清军投降。2日,联军进占南京城。

    此役,苏浙联军团结一致,统一指挥,密切协同,集中兵力,攻占要点,终于以少胜多,力克坚城南京,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销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