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为何拿不下西安?不仅仅是因为潼关天险!
2018/3/30 10:13:33
来源:北京历史图典文化发展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电邮 打印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区域,但是唯独攻不下西安。很多人认为是因为西安有潼关天险,其实背后原因不仅仅因为潼关!
(战场)
1932年,淞沪战役后,南京失守,日军沿津浦线南北对进,1938年5月攻陷徐州。此后,日军沿陇海线西进,占领开封,向郑州进攻。此时,日本占领了山西大部,与陕西仅一河之隔,所以拿下西安也是日本的头号目标。抗战后期,日本占领河南全境,与陕西隔关而望,但也没有沿陇海线西进,攻占西北重镇西安。
很多人认为,日本迟迟拿不下西安,主要是因为考虑到潼关天险,很难攻克。
(潼关西城门内景)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
潼关实际是上一座天险要塞,易守难攻,多次在历史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清朝时期,慈禧西逃到西安,主要也是考虑到了潼关天险,八国联军无法攻克。
那么,潼关为啥易守难攻呢?
(潼关)
这是一位网友制作的潼关地位图。图中黄河南下而东折,逶迤而流去,渭河自西而来,恰好在黄河拐弯的那个拐点处汇入黄河,将这一区域分割为三块。而南北两岸,则是秦岭和中条山,两山夹河而立,将黄河约束在一个极其狭小的区域内。而在这个区域内,又布满了各种大小丘陵和高塬。
啥是高塬呢?是黄土高原上一种独特的地貌,是由于水流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台状高地,这种地形顶部非常平坦,而且面积非常大,但四周往往因为河流冲刷而形成峭壁陡立的模样。
潼关北侧紧靠黄河,河水直接紧贴着塬体而流。在东侧,是一条叫“远望沟”的深沟,沟里有流水。西侧也有一条深沟,名为“禁沟”,沟中也有流水,称禁沟水。东西两侧深沟在流水冲刷之下,峭壁陡立,险峻异常。塬南侧则连接秦岭。
所以,要想从这里通过,必须从登上塬顶才可以。但是,要登上塬顶,必须要走黄巷坂。这条路长约15里,两侧是突兀崛起的一条高崖,真正实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以,潼关天险,很难通过。
日本侵略者当然知道潼关易守难攻。当然,攻不下潼关,也就靠不近西安。
(战场)
潼关天险,日本望而生畏,此外还有一些原因。
1、陕西军民一心,坚决抗战。
2、民国政府非常知道西安的重要性,强化了军队部署。1939年1月,蒋介石将陕西化为第十战区,胡宗南为副司令长官常驻西安。此外,蒋介石要求“第二战区继续展开广大之游击战,其重点指向正太、同浦各要线。以有力部队配合中条山地区与黄河右岸河防部队协力阻止敌军渡河”。第十战区应与第二战区协力巩固河防设备,控制有力部队于潼关、大荔、韩城及西安各地区。
3、八路军主力出师抗日后,陕西北部黄河防线就成为陕甘宁边区与华北各根据地的联系通道,所以国共双方都非常重视这个区域。
4、日本侵略者华北方面军总部提出了“西安作战计划”,提出不仅要占领西安,还要歼灭胡宗南军队,为进攻重庆作准备,还要北上攻占延安。华北方面军把西安作战称作“五号作战”。
但是,日本大本营对是否进行西安作战存在分歧。一方面,日本正全力进行太平洋战争和南方作战,其兵力配备和物资供应也以此为重点,况且能否攻下重庆也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日本认为如不乘此良机使用武力,迫使蒋介石屈服,尽早结束中国战事。所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攻占西安,还没有进入日本决策者的议事日程和日军作战的计划之中,这就使西安处于相对安全的环境中。
5、日本侵略者是很有心眼的,当时他们认为国共斗争正在激化,最好不要触动与延安对峙的胡宗南部队。攻占西安,只能对共产党和八路军有利。日本军总部也认为,与其进行西安作战,不如进攻长沙和常德,夺取谷仓地带更为重要。
6、日本侵略者之所以没有把主力部队调来攻打西安,还担心西安地处西北边陲,距离外蒙古很近,容易引起苏联插手帮忙。
综合多种原因,西安成为抗日战争中,为数不多没有被日军攻破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