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被朱德赞为红四方面军最年轻有为的军级指挥员
2018/5/22 15:03:37
来源:北京历史图典文化发展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电邮 打印
核心提示: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多次对一些老同志说:“陈海松是红四方面军最年轻有为的军级指挥员,可惜他牺牲得太早了。如果他现在还活着,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陈松海 资料图
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一点资讯·读文诵史,原题:红军史上最年轻的军级干部:21岁军政委让毛主席惊喜称赞
1935年6月14日,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在夹金山下的达维与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会师后,毛泽东很高兴地会见了红九军的领导人,当他得知红九军政委陈海松才21岁时,禁不住紧紧握住陈海松的手,惊喜地说:“一方面军的干部都年轻,可还没有你这样年轻的军政委呀!”
1914年农历正月19日,陈海松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李家洼(当时的黄安县仙居区第四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靠种地打鱼为主。在海松2岁时,母亲不幸去世,无儿女的婶母收养了他,并视为亲子一般。小时候的海松便显示出超常的组织指挥才能,是公认的孩子王,带着村里的孩子,打闹冲杀。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的枪声唤醒了大别山区的农民。1929年,他的家乡湖北大悟黄站镇李陈洼所在地区已成为红军的游击根据地。1930年春,他担任童子团大队长,同年7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春,转为中共党员。先后任勤务员、通讯员、营宣传队长、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三十六团特务连指导员、机枪连指导员、三营政委、三十六团政委等职。
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根据地。1933年,在四川杀牛坪战斗中,奉命率两个连扼守杀牛坪,抗击川军田颂尧部两个师五个团的轮番攻击,激战三昼夜,毙伤敌1500余人,阵地屹立未动,创造了红四方面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扩编,十二师扩编为红九军。因干部不足,军部成立教导队,调陈海松任教导队政委。完成培训干部任务后,又调任七十三团政委,旋即升任二十五师政委。1934年,他紧密配合红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许世友,率部参加了仪南、营渠、宣达三个战役,取得了巨大胜利。在宣达战役中,他的右腿被敌炮弹炸伤。他负伤不下火线,却命令担架队把别的伤员抬下去。直到拿下宣汉城,才同意住院治疗。在粉碎川军刘湘部六路围攻后不久,任九军政委。
1935年1月,红四方面军接中央电示,准备向嘉陵江以西发展,策应中央红军北上。为创造渡江的有利条件,遂决定举行陕南战役。战役初期,他率二十五师在转斗铺地区担负保障正面进攻部队左翼侧后安全的任务。他不怕三面临敌的危险,率部会同兄弟部队将陕军第四十九旅和独立旅的一个团大部歼灭,连克新铺湾和勉县。同年2月,他指挥二十五师攻打凤仪场,迫使敌军一个团缴械投降。4月2日,率二十五、二十七两个师,会同兄弟部队包围江油。敌邓锡侯亲率十八个团的兵力前往增援。他率二十五师参加打敌援兵。当八十八师攻占敌塔子山主阵地时,他乘机抛开当面之敌,挥师迅速向敌右侧包抄。敌军顿时动摇。方面军乘机全线反击,俘敌3000余人,邓锡侯几乎被生擒。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十分重视抓部队的文化学习和政治思想工作。九军的编制除有一个主力师外,并不是主力军编制,但它的战斗力量却始终与主力军齐名,在转战川北、陕南、川康边境的数十次战斗中,每次都出色地完成总部交给的战斗任务,长期任政委的陈海松起了重大作用。
1937年3月,在甘肃祁连山下的梨园口战斗中,他率领九军,为掩护三十军和总部的撤退,浴血奋战,身中八弹,壮烈牺牲。同年,在延安宝塔山下,毛泽东和许多中央领导人都亲自参加了为陈海松举行的追悼会。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多次对一些老同志说:“陈海松是红四方面军最年轻有为的军级指挥员,可惜他牺牲得太早了。如果他现在还活着,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