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报纸”
2021/1/21 16:00:03
来源:北京历史图典文化发展中心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电邮 打印
来源:中国历史网
报纸已成为现在不可缺少的媒体之一,但也许你并不知道的是,报纸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那时正值西汉时期,报纸也不叫现在的名字,叫“邸报”。
“邸”原来是指古代进京朝觐的官员在京的住处。颜师曾注:“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归至也。”后来,“邸”的指代也发生了变化,它变成了地方高级官员驻京的办事机构,作用在于沟通、传递消息。“邸报”的诞生就和“邸”脱不了关系。
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报”又被叫作“邸抄”,还有“朝报”、“杂报”、“条报”之称。这四个别名都含有“报”字,由此可知它是一种公告性新闻,专门为朝廷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通传和朝政的文书。
据考证,汉朝的郡国、唐朝的藩镇都会在京城设立“邸”,以便传送朝政消息。皇帝老儿的谕旨、大臣的奏议和关于官员任职调遣等等都是邸史们需要收集并抄写 的内容。起初,朝廷内部人员负责“邸报”的传抄,然后在宫门口贴好公示,其他人才可传抄,所以“邸报”又叫“宫门抄”。这就算是可追溯到的新闻发布方式的 鼻祖了。
后来,约在宋朝时期,通过抄录“邸报”而获利的商人诞生了。官员们图省事儿,都愿意花点钱直接从商人那里买,倒也省得抄了。这一现象为后来“京报”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清朝末期,“邸报”的亲兄弟诞生了----“京报”。“京报”特设有报房来管理发行工作,报房人员在得到抄件之后会马上安排排印,尽力保全“邸报”的全部内容。这和我们现在的报纸就比较相似了。
从汉、唐、宋、元、明到清代,即便“邸报”的称谓一直被更改,但其发行却始终不曾中断,而且内容和性质也不存在较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