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之治
永明之治
永明之治
2017/9/21 15:53:42 来源:北京历史图典文化发展中心 作者: 字号:  电邮 打印

    永明之治是指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齐齐武帝萧赜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时期(482年--493年)。由于齐武帝年号永明,所以称为永明之治。

    当时 南朝齐取代 南朝宋四年后齐高帝去世,太子 萧赜即位,即 齐武帝。他十分关心内政,提倡教育。并且继承齐高帝风格,力行节俭。由于与北魏通好,使得边境较为安定,减少军事调动。使得在齐武帝执政的十一年期间,朝政政治清明,国内社会安定,带动经济文化的发展,替 齐国带来一个小康的安定局面。《南齐书.列传第三十四 良政》即提到:“永明之世十许年中,百姓无鸡鸣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盖以百数。”

    齐武帝提倡节俭,不喜欢游宴、奢靡之事。曾下令举办婚礼时不得奢侈,甚至到他的身后事都力求简朴。他以富国为先,提倡农业,并且下令多办学校,挑选有学 问之人任教,以培育人们的德行。他很重视天灾对平民的危害。当时发生歉收与水患,继位后不久立即补助灾民。扬、南徐二州发生灾年时,他减免租税以减轻灾民负担,以为永制。为进一步缓和南北局势,齐武帝 范缜作为使者出使北魏,范缜的学识和能力受到北魏朝野的称赞。

    南朝宋以来许多的 庶族地主,为了成为 世族来免除所承担的赋役,往往向官吏行贿,在世族户籍黄籍中加入伪造的父祖爵位。早在齐高帝时期就设立校籍官和置令史来清查户籍。 齐武帝继续其父的政策,将那些被认为是伪造的户籍,一律退回本县改正,称为“却籍”。而本来应服役纳赋但利用造假户籍避开的,都要继续承担赋役,称为“正籍”。

    不过,在 检籍过程中,由于检籍官贪污作弊,结果“前检未穷,后巧复滋”,“应却而不却,不须却而却”。这使却籍户不满,最后于485年发生 富阳 唐寓之起兵叛乱。虽然这次叛乱被 齐武帝迅速平息,但检籍的政策依然受到庶族地主的激烈反对。五年后齐武帝庶族地主妥协,宣布“却籍”无效,同意将因为却籍而被发配边疆的平民返归故乡。


 
销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