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煦之乱
高煦之乱
高煦之乱
2018/1/24 11:22:28 来源:北京历史图典文化发展中心 作者: 字号:  电邮 打印

    朱高煦叛乱又称高煦之叛、高煦之乱,是明朝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谋反的事件。明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迅速平息了此次叛乱。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带兵时,朱高煦经常随军左右,尤其是在某些关键战役中立有大功,为朱棣所倚重,高煦自恃有功,周围也有一帮人为其出谋划策,几次阴谋离间燕王与世子关系。朱棣即位后,太子遂定朱高炽。其后,朱高煦屡不就国,多次改封,最后封于山东乐安州。朱棣去世后太子朱高炽即位,改元洪熙,是为仁宗。仁宗当了10个月皇帝,于洪熙元年5月病崩,太孙朱瞻基即位,即明宣宗,改明年年号为宣德。朱高煦在乐安州,闻朱棣崩,蠢蠢欲动,10个月后,明仁宗又崩,太子朱瞻基从南京奔丧,即阴谋从路上伏击,因仓促而未能得逞。明宣宗对朱高煦仁到义到,但其仍没收敛,于宣德元年8月起兵反叛,打“靖难”之名。明宣宗召群臣应对,有提议派阳武侯薛禄前往征讨,而大臣杨荣则主张亲征,夏元吉也表示赞同,明宣宗定夺,率三大营五军将士亲征朱高煦。明宣宗一面派人到乐安城宣诏,晓以利害,令其投降;一面大军直抵乐安城下,重重围困。朱高煦被迫出城向宣宗请罪。朱高煦之乱遂平。明宣宗对待皇叔很好,没有杀他,但是在朱瞻基来看他的时候竟然使用扫堂腿把朱瞻基绊倒,朱瞻基便命人把大缸扣在朱高煦头上,他举着缸到处跑,朱瞻基忍无可忍,最后用火烧死了朱高煦。

靖难之役中,燕王 朱棣起兵,世子 朱高炽镇守北平。而朱高炽的同母亲弟 朱高煦则跟从朱棣征战 白沟、 东昌有功,并在江上之战中突击成功,朱棣曾说“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之后建立储藩府,旧臣淇国公 丘福、驸马王宁均喜爱朱高煦,时时称其为“二殿下”。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却仍然立朱高炽为东宫,封次子 朱高煦为 汉王,镇国云南;三子 朱高燧为赵王,镇国彰德。朱高煦怏怏不肯去,曰:“我何罪,斥我万里。”朱棣不悦,之后太子朱高炽力求谅解,得以暂时居住于京师。之后又请得天策卫为护卫,后又请增加两护卫。

当时朱棣曾命太子朱高炽及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 皇太孙 朱瞻基同谒 孝陵。太子朱高炽体肥重,且有脚病,两边人架著掖部行走,经常失足。朱高煦就在后面说:“前人失跌,后人知警。”皇太孙朱瞻基应声称:“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煦於是回顾色变。太子为人性情仁厚,喜好经文历史,有为人君子的度量。而朱高煦则不肯学习,所以武将均喜欢他。朱棣曾有多次易储的想法,却也没有实现。 朱高煦曾经诬陷 解缙泄露皇上易储的话,致使解缙连坐贬至 交趾。之后再次诬陷,致使其死於狱中。

永乐十二年(1414年),朱棣北征归还, 东宫遣使迎迟,朱高煦於是造谣监国,并中伤黄淮等人下狱。永乐十三年,朱棣改封赵王 朱高燧到 彰德、 汉王朱高煦到 青州。朱高煦不想去,於是朱棣再次下敕要求其不得再辞。永乐十四年(1416年),汉王朱高煦选拔各卫壮健艺能军士随侍。

永乐十五年(1417年)三月,汉王朱高煦因为有罪,改居山东 乐安州。朱棣因其所为不法,称其长史史程棕、 纪善 周巽等不能匡正,皆斥交趾为吏。朱高煦仍然不收敛,在府中私募军士三千馀人,不隶籍兵部;纵容士兵在京师内外掠夺,并肢解无罪的人投江;此外杀死兵马指挥徐野驴,及 僭用乘舆器物。朱棣听闻后,在返回南京时候质问 蹇义。蹇义不敢对答,坚持称自己不知道。又问 杨士奇,杨士奇对答:“ 汉王最初封国在云南,他不肯去任;之后改为 青州,又坚持不行。现在朝廷将迁都北京,他却要留守南京。他的想法路人都能知道了。希望陛下尽早处理,使得其有定所,用父自之恩,能够留下永世之利。”朱棣听后默然。几天后,朱棣又得知 朱高煦私造兵器,阴养死士,招纳亡命,及漆皮为船,教习水战等事,因而大怒,当面训话,将其衣冠夺走,挂在 西华门内。皇太子朱高炽力求营救,才免去此事。朱棣高声质问:“我为你计谋大事,不得不去割。你却养虎为自己所患!现在我削去他两个护卫,并处在山东 乐安州。那离北京很近,一旦听闻有变,朝夕就可以逮捕了。” 朱高煦抵达乐安后,非常埋怨,却更加著急地策划谋反,太子朱高炽多次写信劝戒,竟然不听。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 明成祖驾崩, 明仁宗即位。同年八月,召朱高煦赴京。

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明仁宗遣 汉王 朱高煦子 朱瞻圻於 凤阳守陵。同年五月,明仁宗去世。六月,太子 朱瞻基从南京来奔丧,朱高煦在路中埋伏部队,因仓惶没有成功。同月,太子即位,改明年年号为宣德。七月,朱高煦陈奏利国安民四事, 宣宗对侍臣说:“永乐年间,皇祖(朱棣)经常对皇考(朱高炽)和我说,这个叔叔有异心,宜防备著他。然而父亲对待他非常好。像今天所说的话,果然是出自真诚,则是过去想法已经革除了,不得不顺从啊。”於是命有关部门执行,仍然写信感谢他。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北京地震, 汉王 朱高煦谋反。其派一名官员抵达北京,约 英国公 张辅为内应,张辅当夜逮捕官员上报朝廷。此后又约山东都指挥 靳荣等以济南为应。又分散弓兵旗,令真定诸卫所,尽夺傍郡县畜马。并设立 五军都督府:指挥 王斌领前军, 韦达领左军,千户盛坚领右军,知州朱暄领后军。诸子朱瞻垐、朱瞻域、朱瞻埣、朱瞻墿各监一军。朱高煦率中军,世子朱瞻垣居守。指挥 韦贤、 韦兴,千户 王玉、 李智领四哨。部署已定,伪授王斌、朱暄等大帅、都督等官。御史 李濬在发现此事后上报朝廷,於是 宣宗升其为左 佥都御史,并派遣中官侯太赐书高煦,问起谋反事情。侯太在抵达 乐安州后,看到朱高煦傲倨不拜敕,向南面坐,大声说:“我怎麼会负朝廷啊!靖难之役时,如果不是我死力付出,现在燕还是燕的事情恐怕还尚未可知。朱棣听信谗言,削我护卫,让我迁徙到乐安。朱高炽只给我金帛饵我。现在 朱瞻基又拿祖先事情糊弄我,我怎麼还能没有动作?你看我的兵营,士兵战马怎麼不可洸洋天下啊。你速上报朝廷,把奸臣都捆绑过来,再谈我所要的事情。”侯太非常恐惧,只好唯唯诺诺而归。宣宗问起 朱高煦说过什麽,侯太不敢说话, 宣宗说“侯太有二心”。之后 锦衣卫官员介入后,侯太如实陈述。宣宗对侯太大怒道:“事后必然会处罚你。”

同月,朱高煦派遣 百户 陈刚进疏,称 明仁宗违背 洪武、永乐年的制度,给文臣诰敕封赠,而现在修理南巡席殿等都是过错。又诬陷大臣 夏原吉等为奸佞,并索要诛杀掉。又给公侯大臣写信,其中言语骄言巧诋,污蔑明宣宗。宣宗叹道:“朱高煦果然谋反了。”於是商议派遣阳武侯 薛禄将兵讨伐,大学士杨荣力言不可,称:“皇上难道不知道 李景隆的故事么?”皇上默然,之后面对 夏元吉。夏元吉亦称:“往事可以借鉴,此事不可失策啊。我监国 朱高煦派遣将领色变,和我们对话时候却哭泣,知道其是无能。况且兵贵于神速,应当卷甲韬戈前往,一鼓作气平定,这就是先声有夺人之心。如果命将领出征,恐怕不济。 杨荣所称是对的。” 宣宗於是心意遂决,立即召 张辅谕亲征。张辅称:“朱高煦骄傲但没有计谋,对外猖狂却内心害怕,现在所拥有的也都是不能战斗的人。我愿意带领两万部队,擒拿贼首献给陛下。”宣宗称:“你诚然足可以平定叛乱,但我刚即位,心意已决。”

之后敕遣指挥 黄谦,同总兵、 平江伯 陈瑄防守淮安,防止其南逃。并令指挥芮勋守 居庸关,令法司尽弛 军旗、刑徒等跟随出征。同时,命定国公 徐永昌、彭城伯 张昶守 皇城;安乡侯 张安、广宁伯 刘瑞、忻城伯 张荣、建平伯 高远守京师。命丰城伯 李贤、侍郎 郭璡、 郭敬、 李昶督军饷;郑王 朱瞻埈、 襄王 朱瞻墡留守北京;广平侯 袁容、武安侯 郑京、都督 张升、 山云,尚书黄淮、 黄福、 李友直协守;少师 蹇义、 少傅 杨士奇、 少保 夏原吉、太子少傅 杨荣、太子少保吴中、尚书 胡濙、 张本、通政使顾佐扈行;阳武侯 薛禄、清平伯 吴成为先锋。随后,高煦之罪,告天地 宗庙社稷山川百神,遂亲征。

部队在经过杨村的时候,宣宗问从臣曰:“尝试猜测一下 朱高煦会出什麽计谋?”对答道:“乐安城很小,他们会首先取济南为老巢。”又或称称:“他们肯定不愿意离开南京,现在已经率兵南去。”宣宗称:“不然。济南虽然近,但是不好进攻;听闻大军抵达,亦没有空闲进攻。护军家都在乐安,不肯抛弃家小南走南京。朱高煦虽然外面看夸诈,但内心胆怯,临事狐疑,展转不断。现在敢谋反的原因,是因为轻视我年少刚立位,众心尚未归附。他又以为我不能亲征,只能派遣大将来,到时候以甘言厚利诱饵就可以。现在听闻我亲征,恐怕已经胆子掉下来了,又怎敢出战!我们到了就擒拿了。”

当时大军截获乐安归正人员,得知其城中虚实。虽然文官 武臣都请求大军前进谨慎防止埋伏,但 宣宗仍然率领大军加速前行。很快,大军抵达乐安城北,并发神机铳箭,诸将请即攻城,宣宗不许,并敕谕 朱高煦,没有得到报信。之后,宣宗命放箭书到城中,对谕党逆者宣以祸福,城中於是很多人欲逮捕朱高煦献上。朱高煦非常狼狈,於是密遣人上奏宣宗,乞求宽解,并明日早晨出城归降,得到宣宗许可。当夜,朱高煦取出积累的兵器与凡 谋议交通文书,全部毁掉。城中通夕火光照明。朱高煦将要出城时, 王斌等人坚持阻止,说宁可一战而死,束手就擒是耻辱。 朱高煦则称城小无法获胜。之后出城,大臣纷纷上疏请求用 重典。 宣宗却阻止,将群臣弹劾奏摺展示给朱高煦。朱高煦顿首言:“臣罪万死万死,生杀惟陛下命。”宣宗命朱高煦写书,召诸子同归京师。罪止牵连至倡谋数人,其馀城中被胁迫者一律释放。并逮捕王斌等下锦衣狱。之后,令 薛禄等人巡抚乐安,改 乐安州为 武定州 。

大军班师时,部队驻扎在跸 献县之单桥,户部尚书 陈山迎驾,并进言道:“亦乘胜移师 向彰德,袭击赵王 朱高燧,这样朝廷就永远安定了。”宣宗召 杨荣回答,杨荣称赞其是大计。之后召 蹇义、 夏原吉,两人不敢持异议。杨荣请求先派遣敕令赵王,指责其与 朱高煦同谋的罪过,而大军即可赶到自然可擒拿了。 宣宗听从。杨荣於是传旨 杨士奇草拟诏令,杨士奇称:“事情必须属实,天地神鬼怎麼可以欺骗啊!况且敕旨以何为辞?”杨荣大声说:“这是国家大事,你怎麼能反对?只要命 锦衣卫逮捕汉王府的人,说起与赵王府同谋,就是事情的原因,怎麼会担心没有理由?”杨士奇称:“锦衣卫的责状怎麼可以说服人心?!”杨士奇於是见蹇义、夏原吉, 蹇义说:“皇上意思已经定了,大家意思也定了,阁下怎麼能忽然从中阻止呢?!” 夏元吉说:“万一皇上听从您的主张,现在不去采纳。以后赵王有变,如同永乐年间孟指挥的举动,到时候谁承担罪责?”杨士奇说:“现在这事与永乐年间的不同。永乐年间, 赵王拥有三个护卫,现在已经去掉其中两个。况且当时孟指挥所为,王爷实际并没有参谋。不然的话,赵王岂能活到现在?”蹇义问道:“即如阁下所说,那现在又有何不同?” 杨士奇称:“为今之计,朝廷重尊属,厚待之。有怀疑,则严防之,亦必须没有怀疑,而国体也可以保持端正了。”蹇义、 夏原吉对他说:“阁下所言虽然得当,然而皇上特别信任 杨荣的话,不如你们两人先商定下也好。”杨士奇於是退下与杨荣商谈:“太宗皇帝(朱棣)只有三个儿子,皇上只有两个亲叔。一人有罪是不可以宽恕,而没有罪的应当厚用,这也是仰慰皇祖在天之灵啊。”杨荣不肯改变主意。当时 杨溥亦赞同杨士奇的主张,杨溥就说:“我们两人 入见皇上,大军必定不能移动。”杨荣听闻杨溥的看法,即要进谏,杨士奇亦接踵而至,门卫阻挡两人不得入见。之后, 宣宗召 蹇义、 夏原吉,蹇义将 杨士奇的话说出,宣宗不悦,却也不在说用兵的事情,於是大军班师回京。

同年九月,宣宗班师回京,御 奉天门。 朱高煦父子家属都抵达京师,命工部筑馆室於西安门内,安处朱高煦夫妇男女,其饮食衣服的奉给,仍然按照以往制度未曾改变。宣宗出御制《东征记》,以示群臣,凡朱高煦之罪,已经朝廷不得已用兵的缘故,均详细写入书中。逆党 王斌、朱暄等 伏诛,同谋伏诛者六百四十馀人,其故纵与藏匿 坐死戍边者一千五百馀人,实口外者七百二十七人。独长史 李默免罪。

宣宗抵达京师后,仍然想著杨士奇的进言,不再提及进攻彰德(赵王)的事情。然而言官仍然喋喋不休,请求尽削赵护卫,且请拘赵王京师, 宣宗均不听。於是召见 杨士奇问:“谈论赵王之事的官员越来越多了,怎麼办?”杨士奇对答道:“现在的宗室中,只有赵王是最亲的,应当考虑保全他,不要在被群臣所言迷惑。”宣宗说:“我也是这样想的,皇考对赵王最友爱,现在我也只有这一个叔叔,怎麼会不爱。应当思考保全之策。”於是将群臣上奏的奏摺,派遣驸马都尉广平侯 袁容、 左都御史 刘观拿著向赵王示出,使其自处。杨士奇说:“如果皇上能够玺书亲谕一封更好。”宣宗赞同其主张。袁容等人抵达后, 赵王大喜说:“我有救了。”於是呈上护卫,且上表感谢隆恩,至此言官不论此事。

而 朱高煦被所在城内,某日, 宣宗视察。朱高煦出其不意伸脚绊倒宣宗。宣宗於是大怒,命大力士构 铜缸覆盖他。铜缸重有三百斤,朱高煦仍然有力顶起,於是宣宗命积炭缸上如山,然后燃起炭火,瞬间火烧铜融,朱高煦遂死。之后诸子均判死刑。

剑桥明代史:这场叛乱的悲惨的失败表明了帝国诸王的权力已经下降的程度。

此役,朱瞻基在城北筑高台坐镇指挥攻城。朱高煦众叛亲离,被迫投降,被生擒解往北京,施以炙刑,活活烤死。5年后,朱瞻基改乐安州为“武定州”,为自己做纪念。这便是“武定”一名的由来。

词条标签:


 
销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