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
2018/1/24 15:41:41 来源:北京历史图典文化发展中心 作者: 字号:  电邮 打印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明朝代宗朱祁钰景泰时期,明代将领石亨、政客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拥戴被代宗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以石亨等在早朝前攻破南宫门,奉英宗升奉天殿复辟,掖英宗登辇﹐自东华门入宫﹐升奉天殿﹐登黼座﹐鸣钟鼓﹐并开宫门告知百官太上皇已复位,从而重新登上皇位的事件。明英宗复辟后,于谦谋逆的罪名被处死,而所有曾助英宗夺回帝位的功臣,如石亨、徐元玉、许彬杨善张軏与曹吉祥等人都被封为大官,当中,都在朝中横行霸道,到了曹吉祥受宠的後期,更发生了曹吉祥企图弑位的曹石之变。

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被瓦剌胡人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被众臣推举为皇帝,是为明代宗(或称明景帝)。

后来,兵部侍郎于谦成功抗敌,并与瓦剌议和,瓦剌首领也先眼见英宗已经无用,於是同意让英宗回燕京。朱祁钰表示不愿意退位,曾对大臣说:「我并不是贪恋帝位,而是当初把我推上宝座的,是你们啊。」他贪恋帝位与否这并无关是非,不过他废除了明英宗之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经大臣陈述其利弊後,明代宗把英宗迎接回京师,囚於南宫,尊为太上皇。并以锦衣卫对英宗加以软禁,严密控管,宫门不但上锁,并且灌铅,食物仅能由小洞递入。

景泰七年(1456年),在对抗瓦剌时立下大功的石亨为了自身利益,有意复英宗登基。在拉拢身边人商讨後,与宦官曹吉祥、都督张軏、都察院左都御史杨善、太常卿许彬以及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行事。

景泰八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石亨见帝疾甚,即与都督张軏(yuè)、太监曹吉祥等密谋发动政变,拥英宗复辟,以邀功赏 。

十月十六日夜 ,徐有贞、石亨等引军千余潜入长安门,急奔南宫,毁墙破门而入,掖英宗登辇,自东华门入宫。守门的武士不开门,英宗上前说道:“朕乃太上皇帝也。”武士只好打开城门。

十七日早朝时分,按照惯例,百官于五更前即在午门外朝房等待。忽然宫中钟鼓齐鸣,官门大开,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帝已经复辟。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此时无从选择,在徐有贞等催促下整队入官拜贺。物换星移,风云突变,时隔八年之后,英宗终于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宝座上,重新成为了大明主宰。这一年,他3l岁。

就在英宗登奉天殿行即位礼时,奉天殿的呼声巳传入景帝耳中,最初他惊问“是于谦吗?”俄尔得知英宗复辟,只说了声说:“好,好!”(《明史纪事本末 卷57》)。

英宗复位后,改年号为天顺。当天,英宗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二十二日以谋逆罪杀于谦、王文,弃市,籍其家。并迫害于谦所荐之文武官员。论复辟功,对石亨、张軏、徐有贞等人分别晋官加爵。二月初一,废景帝仍为郕王,迁于西内。十九日,郕王薨于西宫,时年三十,以亲王礼葬于西山,谥曰戾,葬金山,毁其所建寿陵。其妃嫔也都被赐死殉葬。成化十一年,复帝号,称恭仁康定景皇帝。

于谦、王文被捕后,“都御史萧惟祯定谳,坐以谋逆,处极刑。文不胜诬,辩之疾,谦笑曰:“亨等意耳,辩何益?”奏上,英宗尚犹豫曰:“于谦实有功。”有贞进曰:“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帝意遂决。丙戌改元天顺,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家戍边。”(《明史 列传58》) 就这样,于谦慨然赴死,如他诗中所言:“只留清白在人间。”

值得一提的是,景泰八年春正月,明英宗重登大宝后,仓促之中忘记罢黜景帝,直到同年二月乙未才将已死的景帝追废为郕王。因此,在这几天之内,英宗和景帝两位合法的皇帝同时并存,成为中国帝制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

夺门之变乃为土木之变的延伸。英宗草率亲征瓦剌的下场,以一国之尊,身陷北族几一年多;在国家一日不能无君之前提下,其惟一异母弟祁钰由监国而继位。于谦等毅然挺身卫国,主战到底,功成望隆;而主南迁最力的徐有贞,及以功自居的武人石亨,对谦等甚表不快,朝廷派系於是形成。迨英宗南返,被景帝幽锢南内,兄弟间以皇位故,遂生慊隙。至景泰八年(西元一四五七)正月,景帝以病,召石亨等至榻前,亨见帝病甚,退与同党谋,认为立太子(宪宗)不如迎复上皇(英宗),可邀功赏,於是结合宦官曹吉祥、失意政客徐有贞等,於夜勒兵强行入大内,迎复英宗,演成以武力夺门之变。

景帝继位,本出於一时权宜,只以眷位故,演成景帝惟恐其兄之入,英宗惟恐其弟之生。兄弟失和,授野心分子以机会。当景帝病重之际,前立太子已故,已无子嗣,皇位理当归还英宗一系,原可和缓而自然的转移,其理甚明,其事至易,直以英宗庸愔,而小人从中滋生事端。

英宗复位,景帝竟以暴薨,甚至英宗也在有意无意间,任令迎复诸辈冒功滥赏,大事报复,谦等冤死。当时人已甚不以为然,如阁臣李贤;而时久事平,英宗后也懊悔昔日之妄杀。

故曰:明代皇位之争,而甚无意义者,夺门是也。

明英宗复辟后,于谦以谋逆的罪名被处死,而所有曾助英宗夺回帝位的功臣,如石亨、徐元玉、许彬杨善、张軏与曹吉祥等人都被封为大官,当中,都在朝中横行霸道,到了曹吉祥受宠的後期,更发生了曹吉祥企图弑位的曹石之变。

政权逐渐落入宦官手中,正直官吏遭到贬斥,政治也继续腐败下去。从此,明朝的统治危机便一天天加重起来。

谈迁评论:“于少保最留心兵事,爪牙四布,若夺门之谋,懵然不少闻,何贵本兵哉!或闻之仓卒,不及发耳!”

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1427--1464),汉族,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公元1435-1449年、公元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年仅九岁,继位称帝,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瓦剌无奈之下,释放英宗。随即,景泰帝将他软禁于南宫。一锁就是七年。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称帝,改元天顺。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少年天子

宣德二年(1427年),孙氏为明宣宗朱瞻基产下长子朱祁镇。随即,出生四个月的朱祁镇被立为皇太子,其母孙氏为皇后。

宣德十年(1435年)春正月,明宣宗驾崩,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次年改年号为正统。皇太后张氏尊为太皇太后,皇后孙氏尊为皇太后。

在朱祁镇即位之前,宣宗驾崩之后,宫中传言,说要立襄王为帝。当时的张太后召集群臣,指着皇太子朱祁镇说,这就是新君。于是朱祁镇顺利登基。新君年仅九岁,主少国疑,众臣请张太后垂帘听政。张太后不允。即便如此,国事仍旧掌握在已经贵为太皇太后的张氏手中。

张氏地位尊崇,却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许外戚干预国事。还三天两头把王振叫去骂一顿,有效地打击了王振,使得王振在她掌权的时候不敢干坏事。而当时王振并不嚣张过分,也可见张氏的眼光很远。她重用仁宣以来的旧臣,其中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颇为着名,史称”三杨“。三杨担任内阁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大明朝国力鼎盛。明人焦竑玉堂丛语》卷七中有言:“正统间,文贞(杨士奇)为西杨,文敏(杨荣)为东杨,因居第别之。文定(杨溥)郡望,每书南郡,世遂称南杨。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

正统初年,张太后与三杨治国有道,明朝颇有一番欣欣向荣之态。然而好景不长,正统五年,杨荣去世(谥号文敏);正统八年,张太后驾崩(谥号诚孝);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谥号文贞);正统十一年,杨溥去世(谥号文定)。

随着三杨去世,太后驾崩,一直以来被皇帝朱祁镇宠信的宦官王振开始崭露头角,兴风作浪。正统朝的政治开始走入滑坡路。彼时,皇帝从少年天子长成热血青年,颇有一股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

明太祖驱逐鞑虏,定鼎中原。明成祖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驱逐的,防备的,无外乎漠北的蒙古。蒙古逃回漠北,一分为二:瓦剌和鞑靼。瓦剌和鞑靼之间,互相争雄。到了正统年间,瓦剌逐步强大起来,并且时不时就南下侵扰明朝疆域。尤其是瓦剌的实权派----太师也先,经常以朝贡为名,骗取明朝的各种赏赐。因为明朝自诩为天朝上国,对于进贡的使者,无论贡品如何,总会礼尚往来,赏赐颇为丰厚,并且按人头派发。这种情况下,也先不断增加使者数目,最后竟然高达三千余人。

当时总览朝政的宦官王振对此颇为不满,下令减少赏赐。也先借此为名,挥师南下,直逼大同,威胁北京。

皇帝朱祁镇时年二十来岁,祖母和一干老臣都已经离世,正是自己一展拳脚的大好时机,看到北方鞑子如此放肆,颇为恼恨。王振借此鼓动皇帝,建议他御驾亲征。朝中大臣劝阻,皇帝不听,一来是效仿他的父亲----明宣宗曾在杨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打败汉王;二来为了证明自己,何况大明朝国势鼎盛,区区蛮夷,怕他不成?

当时,朝廷的军队主力都在外地,仓促之间难以集结。于是皇帝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二十万人,号称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为了说服自己的母亲孙太后,他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并让异母弟郕王朱祁钰监国。

大军出征,谁知天公不作美,大雨连绵。大军到了大同附近,发现尸横遍野,加之后方粮草供应不及,军心动摇。于是,皇帝有心撤军。王振为了顾及皇帝脸面,这个没有出征多久就悻悻然回师,太丢脸,他便建议绕道蔚州。同时,王振老家就在蔚州,要是皇帝跟自己回乡,岂不是比衣锦还乡还来得及吐气扬眉?

蔚州,距离大同非常近,而瓦剌大军逼近大同,可不是闹着玩的。群臣反对,觉得这样耽误时间,容易发生危险。王振不听,而皇帝体恤王振,便给了他露脸的机会。大军准备开拔,前往蔚州。

不料王振心血来潮,担心大军过处,踩踏自己家的庄稼,而建议按照原路撤军。等到大军行至怀来附近,辎重反而没有赶上。于是,王振下令原地驻扎等候。

就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瓦剌大军追上明军,将皇帝等人困在土木堡。水源被掐断,陷于死地,军心动荡。于是,当也先假意议和的时候,明军上当。也先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一举歼灭之。皇帝朱祁镇被俘,王振被樊忠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大臣战死。历史上称之为”土木堡之变“,或曰土木之变。时为正统十四年(1449年)。

南宫上皇

俘虏了皇帝,瓦剌太师也先又忧又喜,喜的是连明朝皇帝都抓住了,忧的是不知道该杀该留。倒是他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提议,觉得明朝的皇帝奇货可居,不如留下他,好向明朝索要财物。也先觉得这个提议好,便留了皇帝一命。

也先想借皇帝的名义招摇撞骗,可惜明朝不同意。于谦为首的大臣们建议孙太后,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在此危难之时。于是,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遥尊被俘的朱祁镇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即便是瓦剌用上皇的名义,也不用搭理。

南宫上皇 剧照

也先恼羞成怒,挥师攻打北京。却被于谦等明朝文武击败。北京保卫战,明军击退瓦剌。瓦剌无奈之下,退走大漠。

次年,新皇帝改元景泰。是年八月,距离太上皇朱祁镇被俘,将近一年。瓦剌无法从他身上得到好处,又多次被明军打败,于是派人南下求和,说愿意放朱祁镇回去。他倒是愿意放人,可是景泰帝不高兴。

《明史列传58》载“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

景泰帝派了杨善等人前往查探,谁知杨善乘机迎驾,将太上皇接回来。于是,羁留塞北一年之后,朱祁镇踏上回乡之路。八月初二,他从也先的驻地出发,十四日抵达居庸关。十五日,一轿两骑,悄然进入安定门。北狩一年的上皇,终于回来了。

关于朱祁镇、朱祁钰兄弟的会面,历史上说法不一。《明史纪事本末》渲染说二人嘘寒问暖,彼此谦让了一番。《明实录》则只有一句“帝迎见于东安门,驾入南宫,文武百官行朝见礼。”

不管是嘘寒问暖,还是冷眼相对,事实上是,景泰元年回京的太上皇,从此被锁在南宫,整整七年。

七年里,景泰帝不但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甚至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有时候,吃穿不足,导致太上皇的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为免有人联络被软禁的太上皇,景泰帝甚至把南宫附近的树木砍伐殆尽,让人无法藏匿。

就这样,太上皇在惊恐不安之中,度过七年的软禁生涯。

 
销售技术